从“三个维度”看雄安之变
来源:友耀集团
发布时间 | 2024-02-02
年终岁尾,寒气逼人,而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。
作为我国目前建设项目最密集的区域之一,雄安的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。
雄安新区设立 6 年多来,从无到有、从蓝图到实景,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,堪称奇迹。
目前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,工作重心转向高质量建设、高水平管理、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。
塔吊升降,机器轰鸣,钢筋敲击声不绝于耳……在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国中化大厦项目建设现场,工人们顶着寒风高效施工,这里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。
“每过 7 天,这座大楼就能‘长高’一层。预计到明年 3 月,地上 31 层的大楼就能实现封顶。”中建二局三公司中国中化大厦项目总工程师张剑林说。
这是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中国中化大厦项目建设现场(2023 年 11 月 23 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
设计结构高度 150 米、具有白洋淀特色“金芦苇”造型的中国中化大厦,是雄安新区最高建筑之一,其八角形的造型拼接面多,钢结构外框柱是倾斜的,每一层楼面积、结构都不一样,施工难度非常大。
据介绍,在焊接、抹灰等重要环节,都有机器人应用在施工中,以降低误差、减少风险。进入冬季,水泥罐车、施工作业面等采取了一系列保温措施,整个冬季包括春节都不会停工,保障项目按照计划有序推进。
拔节生长的“金芦苇”,正是雄安速度的生动写照。雄安新区设立 6 年多来,累计实施重点项目 292 个,完成投资 6100 多亿元,开发面积覆盖近 178 平方公里。
建设速度的背后,既有几十万建设大军的辛勤付出,也有高效率政务服务的有力支撑。
为提高项目建设效率,雄安新区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,实行“一会三函”审批制度,通过召开会议和印发选址意见函、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、施工登记函的方式,大大简化了项目审批手续,提高了办事效率。同时,新区还实行“一枚印章管到底”的全流程审批服务,实现了办事“只进一扇门、最多跑一次”。
此外,雄安新区还积极推进“数字雄安”建设,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实现了城市管理、公共服务、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智能化、精细化和人性化。
雄安新区的建设,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崛起,更是一次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。它将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新的动力。